资料搜集方法论
date
Apr 11, 2022
slug
data-research-workflow
status
Published
tags
方法论
summary
啾啾鞋信息搜集整理产出的一整套流程
type
Post
搜索资料蚂蚁窝搜索法当前网络资料语言百分比学术搜索确认资料正确性研究熟悉自己的目标客群选择适合你的呈现方式文字图文PPT影片针对目标客户筛选重点内容🪐 内容编排的基本法则内容编排的进阶法则在脑袋中预览成品样貌并修改声音预览内容预览成品的推广和后续与受众互动下标题,替换热门关键词忽视差评给粉丝取名字互动整理收到的回馈意见并改进分类意见建设性判断要素意见是否有效如何使用日常零碎时间练习输出内容累积说话素材常见的资料汇总方式
融汇贯通才是最重要的。
搜索资料
蚂蚁窝搜索法
- 第一手资料:专业单位
- 第二手资料:维基百科
- 第三手资料:网络文章
找到第一手资料就可以停止搜索了。
当前网络资料语言百分比
todo
学术搜索
确认资料正确性
可信度是相对的
- 引用数量、引用质量
- 引用层次多寡(层次越少可信度越高)
- 作者多怕自己的招牌被砸
研究熟悉自己的目标客群
从有形到无形逐步圈定自己的目标客群
- 居住地
- 年龄
- 性别
- 职业
- 每天必做的三件事
- 感兴趣的三个话题
选择适合你的呈现方式
需要考量的点
- 内容信息量多寡
- 内容性质
- 制作时间与成本
文字
当资料很大的时候或没有太多时间,适合用文字传递。
用类似学术论文的方式写
- 摘要:最后写
- 介绍前人的实验结果
- 实验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总结
- 参考资料
转化为一般的文章结构
- 动机说明、内容简介
- 引用数据、产业趋势
- 收集到的资料与案例
- 应对方针、具体做法
- 归纳总结
- 参考资料
加入目录
图文
图片上加入少量文字的形式。零碎和单一的信息适合这种方式
PPT
一个主轴、三个重点、重点各自三个延伸
影片
制作时间和资源巨大
一个主轴和三个重点,就已经信息量高的
针对目标客户筛选重点内容
- 考虑目标客群的知识背景,介绍背景知识
- 排除影响叙事结构的的内容,只要对主轴没有辅助或衬托作用就都删去
- 让目标客群对内容产生认同感
非常需要实战经验,没法临时抱佛脚
🪐 内容编排的基本法则
- 确定资料汇总的核心主轴
- 分三个重点
- 每个重点分三个延展
内容编排的进阶法则
本质内容+过渡性内容(至少放一点),依据受众调配浓度
过渡性内容是给观众喘息的时间,也就是呈现节奏
- 本质内容:运作原理、实验数据
- 过渡性内容:内容摘要、类比形容、生活案例
在脑袋中预览成品样貌并修改
声音预览
脚本写成逐字稿,包括发语词和语助词。
加入介词让语句更通顺,更不生硬。
介词用来提醒接下来的名词是重点。
尽量避免重复单词出现,除非是介绍复杂名词。
内容预览
针对内容做铺垫和释放,和写流行音乐一样
重点就是节奏,以下五个部分不断循环
- 堆叠
- 高潮
- 平复
- 总结
- 转换
成品的推广和后续与受众互动
不建议投放网络广告和买点击和喜欢
- 在内容结尾的时候提醒大家推广 Call to Action
- 在内容阶段就要考虑推广,能不能让分享者提升社交好感度
- 提供珍贵信息
- 价值观认同
- 情绪反应
下标题,替换热门关键词
需要有耐心
忽视差评
再好的人都一定有差评。
有人骂你代表跨出同温层。
给粉丝取名字
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
互动
自己要先展现自信,把自己当成演员
提出一个绝大部分人都会同意的问题,并要求最简单的口语回应
“在座各位曾经想过赚大钱的,回复一个‘I’!”
观众害羞的时候,让观众重复,加温加温。
整理收到的回馈意见并改进
分类意见
判断意见的价值,首先划分四个象限
- 温和有建设性
- 温和无建设性
- 偏激有建设性
- 偏激无建设性
建设性判断要素
- 能帮助你更清楚问题所在
- 能让你了解为什么那些问题需要被解决
- 能确切知道该怎么修正
意见是否有效
- 是否是专家?
- 是否是个人偏好的意见?
个人偏好的意见可以采纳,无法让所有人都满意
如何使用日常零碎时间练习输出内容
不断提升自己和周围事物的敏感度
- 至少在路上走的时候不要玩手机
- 在发现新奇事物的时候,马上想象内容编排,不用马上查资料
- 先口语化讲述这个架构
口条差的根本原因就是「少开口」
累积说话素材
每天说话的内容包含这些
- 食
- 衣
- 住
- 行
- 育
- 乐
口条好的人善于「拼贴说话素材」
常见的资料汇总方式
- 缺乏架构
- 蚂蚁窝搜寻法
- 三点式发散法
- 囤积资料
- 建立标签,以「行动」为导向,提前想象使用到这个信息的场景
- 可以不详细,但是要方便搜寻
- 信息偏食
- 只有输入,没有输出